寓教于乐 融学于趣 在研学游中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①

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 记者胡妤雅摄


(资料图片)

中国、老挝的小学生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学生手拉手活动中同绘一幅画。 记者覃雪丹摄

云南省京剧院少儿京剧班的小演员在昆明市莲花池庭院剧场演出。 记者郭小榕摄

编者的话

近年来,研学旅行成为热潮,2022年全国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随着文旅行业、机构、学校等的“进场”,研学游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研学有道”将持续关注铁路、博物馆、曲艺领域的研学动态,从更多维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看景交友圆梦

旅游业的复苏,带动了经济业态的多样化发展,“研学热”也沿着中老铁路,一路“热”到了邻国老挝,并有望成为老挝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

从事旅游行业十多年的张大伟·潘南龙,敏锐地察觉到了今年暑假旅游复苏背后的商机,并迅速在老挝开设了中老跨国研学游套餐。

“今年4月,特别是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通车以来,在老挝的中国人明显变多了,我们公司的订单也越来越多。现在正逢中国暑假,是亲子游、游学的好时机,我们想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到老挝参加研学活动,既可以给顾客带来更好的旅行体验,又可以增加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此外,我也希望这成为老挝旅游业的转折点。”当聊到旅游的话题时,张大伟·潘南龙侃侃而谈。

张大伟·潘南龙是老挝人,曾在中国吉林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专业,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张大伟·潘南龙还是老挝双龙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龙公司)的老方法人代表。十多年前,在朋友的引荐下,他认识了现在的中方合作伙伴龙晓莉,两人合作设立了双龙旅游公司,从事中老跨国旅游服务。

张大伟·潘南龙认为,到老挝研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研学线路是紧紧依托中老铁路展开的。目前双龙公司推出的跨国研学套餐有两种,分别是7天6晚的亲子游套餐及个人团队游套餐。研学路线途经万象市、万荣县和琅勃拉邦,即中老铁路的站点。

张大伟·潘南龙介绍,为了保障研学人员的安全,他们还配备了专门的安全保障员和翻译,减少游客的顾虑。

在万象,可以参观当地古老的寺庙;在万荣,可以进行丛林探险、参观拜访老挝的传统民居;在琅勃拉邦,可以与老挝小学生面对面交流、互送礼物或开展公益活动等。

“当到达一个地方,在那里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都算一次研学经历。”张大伟·潘南龙说,他曾多次到云南游玩,去过昆明、大理、丽江等旅游城市,学到了丰富的旅游经验,为自己开展旅游经营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目前,我们的主要业务是接待从中国到老挝的研学团,这种模式在老挝还比较少见。在我们积累了成熟的跨国研学经验后,希望可以组织从老挝到中国的研学团,带更多老挝人去看看中国、体验中国文化,真正做到‘双向奔赴’。”张大伟·潘南龙期待着。

不久前,以“山水相连情相牵,中老友谊万古长”为主题的老挝小学生在中国的研学活动顺利举办。来自老挝17个省1个直辖市学校的100名老挝少年儿童,从老挝首都万象出发,乘坐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抵达中国后,以西双版纳为起点,在昆明、北京、西安、厦门、广州等地展开了为期16天的友谊之旅。他们在云南体验了鲜花饼的制作,在厦门体验了航天模型的搭建,在北京体验了中国少年法庭模拟庭审等。丰富多彩的研学内容,让老挝小学生们收获满满。

来自老挝波乔省篇安小学的维吉·西蓬玛说:“这次研学,我们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见到了热情友好的中国小朋友,也看到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我对中国的了解更深了。最重要的是,到北京去看一看一直就是我的梦想。我回去一定会加倍努力,将来有机会到中国留学。”

唱戏有乐传承

最近,云南省京剧院老师及其带领的少儿京剧班6至12岁的20多名学员在昆明市莲花池庭院剧场作了汇报演出。台上,小演员们头戴华美凤冠,身着锦衣华服,脚下生风。

云南省京剧院老师张世杰从业30年。他说,每次演出演员们都会穿上三寸半高的靴子锻炼脚底功夫,伴随舞、打、翻等动作,极具挑战。近年来,云南省京剧院培养了很多京剧少儿人才。通过京剧少儿班步入京剧艺术专业院校的有200多人,有的通过艺术研学和参加各种比赛得到锻炼;有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事京剧事业。京剧少儿班还于2018年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合作建成生源输送基地。

为了提升少儿学习京剧的兴趣,加深舞台体验,云南省京剧院一直坚持开展各类研学活动。“京剧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国粹魅力,拉近了戏曲艺术与学生的距离。”云南省京剧院副院长周凯说,京剧里的每个选段都有一段典故,孩子们在学习京剧的时候,能探索其中的历史出处,更好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浩瀚如渊,若想让小朋友感兴趣,必须从好听、好看、好玩入手,先从容易学习、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念白和唱段入门,再循序渐进,以身示范。“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汇演和研学,让孩子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吸引更多的孩子喜欢京剧、学习京剧,壮大京剧传承的力量。”周凯认为。

逛馆观影探秘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澄江生物群古生物知识以及化石修复的方法和技巧。”暑假,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里,工作人员带领各地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早期寒武纪地球生命现象的记录,目前已发现20多个门类、300余种的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依托丰富的资源,近年来,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作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科普研学活动,成了云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课程很有意思,还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课程结束后,学生们意犹未尽。据悉,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组织开展的特色研学活动,以“探秘澄江化石地”科普研学活动之生命大爆发奥秘探究之旅为主题,主要通过科普讲解、4D影片观影、野外化石采集、化石修复等课程,让学员在充满趣味性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学到古生物化石知识。带领学生参加过“探秘澄江化石地”科普研学的澄江双树小学教师表示,研学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到了书本外的知识。

“研学旅游要与普通旅游有所区分,软硬件设施都得跟上,才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金宏森表示,研学游能帮助学生将书籍上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了提升研学水平,博物馆不仅添置了多台研学设备和器材,打造了研学教室、报告厅,还研发了多项中小学研学课程,同时与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合作,壮大研学师资力量。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自2020年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累计参观研学人数已达150余万人次。金宏森谈道,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展,通过研学旅行,不仅能对孩子进行教育,还能培养孩子对科学、知识的热爱。随着行业发展,规范化研学旅行将成为大趋势。

云报全媒体记者覃雪丹何嵘郭小榕

关键词:

为您推荐

寓教于乐 融学于趣 在研学游中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①

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记者胡妤雅摄中国、

来源:北青网2023-08-05

财经三人谈:民营经济再起飞还需哪些“助推剂”?

首先,政策中关于“促进公平准入”的表述,为文旅市场准入降低了门槛,

来源:环球时报2023-08-05

山东籍烈士冯振将回老家安葬,致敬英雄,一路走好!

8月4日上午,山东籍烈士冯振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来源:齐鲁晚报2023-08-05

新西兰首份国家安全战略3次提中国,专家:涉华表述模棱两可

新西兰政府4日出台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文件,该文件显示,新西兰将增加国

来源:环球时报2023-08-05

黄家光 黄家光辉岁月驹歌词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发展,司法改革的步伐加快,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

来源:互联网2023-08-05

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 助力下半年经济稳定向好

8月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

来源:证券时报2023-08-05

嘉化能源(600273):8月4日北向资金减持17.5万股

8月4日北向资金减持17 5万股嘉化能源。近5个交易日中,获北向资金增持

来源:证券之星2023-08-05

帝王洁具智能马桶的十大优势

很多人对帝王洁具智能马桶的十大优势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现

来源:互联网2023-08-05